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实施首例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置入术

发布时间:2022-05-19 11:10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实施首例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置入术

近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在心内二科王震教授、刘君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冠心病患者实施生物可吸收支架置入术,此次手术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首例,开启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应用可吸收支架治疗血管狭窄的新征程。
患者,51岁,男性,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对角支90%狭窄病变。对于该类患者,通过介入治疗(PCI)方式早期干预相关血管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减少死亡率、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在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患者家属提到,他们了解得知临床有一种新型的可吸收支架,置入体内后能完全被降解和吸收,患者及家属希望能用这种新型的支架进行手术治疗。由于生物可吸收支架有着严格的适应症,因此经过严格评估,最终对患者进行了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置入术。支架植入术后,经IVUS检查,支架贴壁良好,结果完美,手术顺利结束。


                                              1652937770137199.jpg

                 
1652929252897741.jpg 



                          可吸收支架植入手术中
          1652929521716850.png1652929554936360.png1652929592556555.png
                                 手术造影图

据王震主任介绍,冠脉支架置入术历史悠久,对冠脉重度狭窄患者效果确切。但是传统支架一般都是金属支架,置入后需长期服药,并且支架要一直保留在体内。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生物可吸收支架问世,它不仅能对狭窄的血管进行有效的物理支撑,又能释放出药物防止血管再狭窄,更主要的是支架本身还能逐渐被人体组织吸收、降解,恢复靶血管的生物性,达到冠脉介入治疗真正的“微创、无痕”的预期效果。另外,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置入避免了金属置入物永久存留体内的问题,对于年轻患者来说远期获益更大。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术者应严格把握适应症的选择,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PSP(充分预处理-选择合适的支架尺寸-充分的后扩张)操作规程。

专家介绍

1652930554396189.jpg

王震: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政府特贴专家。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二科主任,介入治疗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
兼任国家卫健委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主任兼导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心血管病学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亚太心脏联盟结构性心脏病分会委员、河北省心脏健康联盟结构性心脏病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北省血管健康与技术协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兼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组长、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心血管微创医学杂志》、《中国医药科学》、《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心脏杂志》、《临床荟萃》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等国内多家专业杂志社编委会常委、委员和特约审稿专家。2018年荣获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的“美丽河北·最美医生”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亲自颁发的“国家最高荣誉勋章”;2020年中央文明办授予“中国好医生”荣誉称号。

 

科室概况

1652930653296762.jpg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二科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健委首批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理学基地。科室在王震教授和刘君教授带领下,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先心病、风心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等各种心脏介入性治疗,技术水平国内先进。多年以来科室每年担负着培养研究生、本科生、进修医师、国家卫健委培训基地学员及国外心血管病介入医师的培训任务,多年来科室与美国、德国、荷兰、日本、俄罗斯、印度、越南、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十多个国家进行医疗及学术交流,为国内外培养了大批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人才。